站在湘江之畔,手捧湘潭大學集成電路專業(yè)的錄取通知書,那些在圖書館靠窗座位啃讀《高等數(shù)學》的清晨、在天臺對著初試成績發(fā)呆的深夜,突然有了更清晰的注腳。作為江西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2021級本電子信息工程科 1 班的朱佳杰,我以初試 263 分(高出校線3分)的成績逆風上岸,這段“絕地求生”的旅程,讓我堅信:人生沒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在雕刻未來。

初試博弈:在微光中守住希望
大學四年,圖書館是我最親密的“戰(zhàn)友”。當室友在游戲世界組隊沖鋒時,我在圖書館固定座位搭建自己的“知識堡壘”,高等數(shù)學演算、電路分析化簡電路、Matlab信號仿真……。
備考期間,數(shù)學的無窮級數(shù)、英語的長難句、專業(yè)課的集成電路版圖設計,如同層層疊疊的“壁壘”。曾經(jīng),我對著數(shù)學卷子上 47 分的成績發(fā)呆,圖書館閉館音樂響起時,走廊盡頭那盞始終亮著的暖光突然擊中我 ——哪怕是微光,也能成為繼續(xù)前行的坐標。查初試成績那晚,看著263分的數(shù)字,我在天臺給班主任發(fā)消息:“老師,我可能是個踩線選手?!?他秒回:“復試才是真正的賽道,你專業(yè)課扎實,怕什么?”
復試逆襲:用自信重構戰(zhàn)場
都說 “初試定資格,復試定生死”,對初試排名靠后的我而言,復試就是一場 “背水一戰(zhàn)”。
專業(yè)課突圍:用一周時間把湘潭大學指定的教材翻了 3 遍,對著鏡子模擬面試 —— 假設自己是面試官,針對專業(yè)課程核心考點連續(xù)追問,甚至用手機錄制回答視頻逐幀復盤表情管理。
心態(tài)攻堅:面試當天,努力調(diào)整好心態(tài),相信經(jīng)過自己的努力,應該沒有問題,對自己充滿自信。自信不是夜郎自大,而是對知識儲備的誠實認知。
最終復試成績出來,我成功逆襲。
成長密碼:那些照亮旅程的 “光”
母校的土壤:感謝江工圖書館的每張木桌,都記載奮斗者的體溫;感謝專業(yè)課教師的教導,讓我明白真正的學術尊嚴源于對真理的謙卑;感恩遇到最好的班主任,你的教誨猶如燈塔為我執(zhí)行方向。
家庭的星光:父母不懂 “國家線”“復錄比”,但感恩始終如一的支持。
研友的火種:和室友組成 “考研互助小組”,每天清晨在宿舍走廊互抽專業(yè)課考點,他考通信工程,我考集成電路,卻總能用“電路分析”的共通思維碰撞出火花;
計時器的隱喻:我至今保留著備考時用的舊計時器,表面劃痕累累,卻始終分秒不差。它像極了這段旅程 ——每一次卡頓、每一道傷痕,都是時光在雕刻堅持的形狀。
致后來者:在 “芯片級” 精度中成長
想對學弟學妹說:
考研不是百米沖刺,而是帶著鐐銬的馬拉松。若你選擇踏上這條路,請從今天開始把手機調(diào)成種樹模式,讓每個深夜臺燈下的剪影都成為未來的底氣。記?。撼踉嚪謹?shù)只是入場券,復試才是真正的舞臺。只要堅定不移的相信自己,將自己全部的實力發(fā)揮出來,就一定能取得不錯的表現(xiàn)。
寄語:
考研如同一顆芯片的制造:從晶圓沉積到光刻蝕刻,每一步都充滿挑戰(zhàn),但只要在屬于自己的工序里做到極致,終能在層層堆疊中綻放獨特的電路光芒。
愿你在江西工程的實驗室里焊好每一個焊點,在圖書館的臺燈下算清每一個公式,最終像湘江的浪花一樣,帶著江工的印記,奔涌進更廣闊的星辰大海。